2008.4.29
【首週記:白蝶媽媽來訪】
[蝶媽媽食隨知味,三次折返來產卵]
 
第一週,十四日這一週,忘了是星期一,還是星期二,一隻白蝶媽媽飛上三層樓高的我家陽臺,在薰衣草及玫瑰花盆上,這兒瞧瞧,那望望,鬼鬼祟祟地。因為隔著一道落地窗,還離八十公分,觀察本就稍有難度,加上產卵動作瞬間完成,眨眼即錯失,我屏氣定睛一瞧:屁股捲起貼在葉面上,是產卵沒錯!

一開始,白蝶媽媽在薰衣草盆裡產卵,我想,隨牠吧,反正它枝葉繁茂,不怕吃的。起先,白蝶媽媽也保守,沒多久便離開。或許是我這綠意盎然,環境好,又是人家,小鳥幾乎不接近,白蝶媽媽想了想,又折回來,繼續產卵。過沒一分鐘,她都還沒飛離我的視線,她又再次折了回來,真是食隨知味啊!

可是這次,牠居然跑到我的玫瑰那去產卵。剛修到只剩五公分高的玫瑰株,葉子都還沒長夠呢,怎麼禁得起毛蟲寶寶的蠶食。「剛剛二次你下多少,我都可以徵一隻眼閉一隻眼,這回,主意動到我心愛的還在努力長芽的玫瑰葉上,我也只能說抱歉了。」「再說,也別光怪我小氣,把卵全下在同一區,也是你自個兒太冒險!」

我心理這麼想,隨即拿起噴霧器,朝玫瑰噴灑一通,才發現,原來,也是是天大的誤會。白蝶媽媽不是把卵託給薰衣草,更不是託給玫瑰,而是託給盆裡稱為「葶藶」的十字花科雜草。白蝶媽媽一定會想:「把我家小孩託給薰衣草和玫瑰,豈不餓死。你種花的人眼糊塗,我生小孩的娘可不糊塗呢!」

台灣紋白蝶的蟲卵,亮鵝黃色,小小一顆,一厘米大吧,像顆超迷你的黃果凍丁。我沒仔細找尋到底蝶媽媽產了幾顆卵,看了看我陽台上的葶藶,就那麼幾株,倒是擔心起,白蝶媽媽是不是太冒險了。
(圖說:.吐好絲座,繫好蛹帶,化蛹前夕的肥毛蟲。)
 
 
[肥毛蟲,亂亂跑]

到了星期四、五,已經有兩隻毛蟲長得特快,營養特好,身體肥滋滋的。是搶得先機,第一批孵化出來的吧?到了星期六,另外又看見四隻如細麵般細小的毛蟲,不知是依照孵化時間,原本就是這大小,還是後天營養不良,相形瘦小,而且還全擠在被兄長啃得只剩枝骨的葶藶上,看得教人直擔心。而那些後到小毛蟲果然全被我擔心料中,沒一、二天,就通通不見蹤影了。

長得肥大的第一代毛蟲,到處亂亂跑,不知是用什麼本領,還是整個跌滾下來的,跑到了地面被我發現。第一次被瞧見的,被我撿回葶藶上;第二次在瞧見時,已經有聽說,要化蛹的毛蟲會趴趴走找地方棲,於是我便留牠待在地面的小石斛蘭盆上。
 
 
【二週記:化蛹】

從肥毛蟲縮水成有稜有角的蛹,怎麼辦到的?
 
四月十九日,星期六的上午,我掀開窗簾,發現一隻毛蟲/蛹?伏在外邊地板上的小石斛蘭葉片上。也說不上來是牠算是毛蟲,還是蛹?牠 的身體縮得瘦瘦、短短的,前半部身體兩側和上方有微微凸出的小稜角,後半部卻仍保有毛毛蟲般的尾巴。

不曉得牠是怎麼從欄杆上的盆栽降到地面來的?不過,從牠化蛹的顏色看來,不難了解牠為什麼找上石斛蘭葉,兩者綠得多麼一致,多好的保護色,果真聰明!
當我才在懊惱,來不及觀察牠是怎麼從毛毛蟲變成蛹時,一起身,又發現另一隻肥滋滋的大毛蟲,一動也不動地趴在玫瑰盆裡的,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拔除的雜草上。「也好,就讓我好好地瞧瞧你是怎麼化蛹的吧!算是你捷足搶租這片葉子的租金好了。」

下午二點,這毛蟲還是一動不動地,只是稍微縮短了身軀。佑先生看看便說:「絲座都做好了,表示快化蛹了,你要好好注意牠喔。」我等了等,二點半,還是沒有動靜,可我捱不過眼皮的要求,先了個小睡。沒想到,四點,我一醒來就奔去看牠,牠卻已經改變了毛毛蟲的型態,變得像第一隻發現的蛹那樣了。才小瞇一下而已,真小氣,這麼不等人
......

就這樣,陽台上兩隻肥滋滋的台灣紋白蝶的毛毛蟲,先後在四月十九日的上午和下午,神神秘祕地化成了蛹──晶亮翠綠的蝶蛹。

PS.
剛化蛹完一天的新蛹。不小心被我噴到水,蝶蛹的屁股翹離了絲座,還扭了幾下。可沒辦法,誰教牠選在那兒......原本最擔心牠會不會被我過度干擾而夭折,幸好最後牠還是堅強完成羽化。
 
【三週記:羽化】
盡信書不如無書,相信大頭就會變豬頭
 
四月二十八日,上午九點半左右,雜草上那只蛹殼裡,成蝶般白底黑框的模樣好清楚,真是有趣。

上次照的蛹殼,整只翠亮透明的,翅膀部位都還只是輪廓呢,這回居然可以透過蛹殼把翅膀看得這麼清楚,索性再拿起相機拍張紀錄照。

等到回房開工,都已經十點多了。「明天清晨就會羽化了吧?」我想。
沒想到下午一點一出陽台,「天哪,怎麼只剩一只透明空殼......」我禁不住高聲抗議。

從上午十點多我回房,到下午一點再去探望,不過才二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,就完成了所有羽化程序,蝶去殼空了。
這傢伙真是的,從頭到尾,都避著我,偷偷摸摸的......
 
沒一會兒功夫就完成羽化是另一回事,可是,怎麼會是這時間?記得印象中比較文學的寫法:蝴蝶在月夜裡,脫蛹而出,用月光曬乾翅膀,趁著黎明啟程......;專家學者不是說:蝴蝶會在清晨羽化,伸展軀體,撐開翅膀,讓翅膀晾個兩個小時,然後飛走......。怎麼我看的蝴蝶羽化不是這樣。現在可是大白天,正午啊!

真是的,盡信書,不如無書;盡信專家大頭,最後成了豬頭......。只怪自己啦!
平心想想,書籍資訊,提供參考依據,在觀察時的確是很便利。可是,我面對的可是「大」自然哪!之所以給它冠上個「大」字,不就是因為它偉大高深,值得敬畏嗎?!若想一虧究竟,是該以孩童般赤誠的心去面對、去等待的啊!貪圖便利,果然值得教訓,自個兒乖乖再等下一次吧。
(圖說:先端翹起來的是蝴蝶破蛹而出的地)
【番外篇】跨過界的白蝶
 
今天,在九點這個例行澆水的時間,一隻台灣紋白蝶飛來停在薰衣草上。這麼大膽,無視於我就在旁邊。是來吸蜜的嗎?眼花,看不出來到底是伸了吸管在吸蜜,還是單純在歇腳?

回房後,沒有特別認真想要開工的念頭,繼續把點腦擱在面窗的茶几上,打打這幾隻蝴蝶在我這出沒的紀錄,又見一隻白蝶飛來,而且是跨過界地,飛到欄杆裡下邊來。好樣的,是那隻從頭到尾耍神秘,現在故意淘氣來現身的,從我這新生的蝴蝶嗎?

平常司空見慣了紋白蝶,的確沒有用一種像是對待珍奇物種般的心情,去等待、仔細觀察牠從蟲卵,以至化蛹、羽化的整個成長變化過程。最後換來空等待,連羽化的瞬間都沒瞄到一眼。

或許,牠故意淘氣飛來教訓我:我紋白蝶,普遍歸普遍,生命的奧秘,可是所有生物共通特色呢,想看,還是仔細、機伶點吧!
 
 
【後記】逐漸黯淡凋零的鱗翅天使
 
蝶蛹出現的那個下午四點,佑先生看第一隻蛹的顏色逐漸變深,想說是不是快化蛹了,便把石斛蘭拿進房裡,說是要及時監控,就算來不及看到,至少也是飛在房裡,我們可以知道牠就是那只蛹化來的。那顏色,一天比一天深,到最後成了褐色時,佑先生才驚覺不對勁。其實,蛹化那天隨時間變深的顏色,其實就是因為狀況不良的徵兆(因為另一隻平安羽化的白蝶蛹,從開始到結束,都是翠綠晶亮),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。而蛹內的天使,早已逐漸黯淡凋零,無緣在陽光下展翅飛翔......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